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经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于2009年5月建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工程中心以立足甘肃,以河西干旱荒漠灌区、沿黄灌区和黄土高原雨养地区发展节水农业为重点,通过节水农业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推广、设备研发及其产业化,在节水农业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甘肃节水农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深化农业水资源的战略安全研究,为政府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大力培养节水农业科技人才,以满足农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探索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体制,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提供新经验、新模式为总体目标,主要研究方向为:
(1)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水效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应用,高水效作物配置及管理、保护性耕作节水、微灌、主要作物精细地面节水灌溉、设施水肥一体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作物及典型种植模式节水机理与系统调节技术研究,节水型农作制研发与应用。
(2)节水新设备与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特种作物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施节水农业微灌设备的专业化、本地化改造,保护性耕作小型作业机具研究与开发。
(3)区域性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基于内陆灌区、沿黄灌区和陇中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特征、节水农业技术贮备和发展潜力,集成水资源高效配置、产业高效配置、作物高效配置以及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形成适用于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4)节水农业综合管理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开展水资源承载潜力、产业配水、管理节水技术体系与运转机制研究,虚拟水开发战略、跨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等研究
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8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具有正高职称,3人具有副高职称,团队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工程中心的管理模式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和首席专家责任制的技术委员会。中心现任主任为张仁陟教授,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康绍忠院士。
“十一五”以来,团队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计划项目1项,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国际合作项目1项,经费总额达2151万元;在《Field crops research》、《Crop Science》、《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农业工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沙漠》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6项;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技术标准7项。建成了7个高效节水模式示范区,累计示范推广各类节水技术1.5万多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