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管理入口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本科生党支部赴腊子口开展党支部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03 | 作者: | 点击:[]

重温长征精神,锤炼坚强党性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金沙官方登录入口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本科生党支部在七一期间组织开展了“重温长征精神,锤炼坚强党性”主题党日活动。

72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和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首先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员们了解到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19359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和邓秀廷部据险扼守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

出纪念馆后继续前行,沿着宽阔的隧道穿越达拉山,就来到当年激战的地方—天险腊子口。站在悬崖之下,山上是苍松翠柏,脚下是流水泱泱;峭壁上的弹痕依旧如新,悬崖下的碉堡依山而建,临水而居,俨然一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驻守在腊子口的敌军有两个营,其中一个营扼守着该隘口,另外一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谷地。守军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碉堡,形成交叉的火力网。此外,敌人在腊子口附近地区还配置了两个师,可随时增援,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去路。在这复杂的形势下,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在这方寸之间,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如今,党旗沿河而立,迎风飘扬,腊子河水声潺潺,如胜利的号角在整个山谷绵延不绝。


复行百米,就看见高高耸立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80821日,碑体长2.5米,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宽2米,象征第二次国内革命,高9.16米,象征1935916日攻克天险腊子口。纪念碑被鲜花簇拥,来纪念的人们纷纷行礼以表达对先烈最深沉的哀思。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将永垂不朽!


随后学员们乘车前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哈达铺是红军在917日凌晨攻破腊子口后,先头部队第二天到达后修整的地方。1935922日,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获得的国民党报刊中得知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陕西的活动和中共在陕、甘保存、发展了大片革命根据地的情况,经过多次仔细分析研判后,毛泽东在义和昌药铺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商议改变九月十二日俄界会议的战略方针,最终做出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党中央、毛泽东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干部人数为194人。大家席地而坐,会上张闻天同志代表党中央宣布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定。毛泽东同志宣布了部队改编,并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会议最后他提高嗓音,挥手向前,用洪亮的声音结束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前进阵地!全军将士欢欣鼓舞,纷纷振臂高呼: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弘扬长征精神,传播正能量和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馆内展览以三部分、八单元依次介绍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在哈达铺的革命足迹,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抗日救亡的历史胸襟、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豪迈和对未来社会的崇高追求。

进入纪念馆,赫然伫立着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五位领导人的雕像。面对栩栩如生的雕像,又激起了学员们的无线遐思,在党支部书记的提议下,支部所有同志在五位领导人雕像下再次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向领导人报告,我们要继承好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积极投身到更广阔的“陕北”去。

纪念馆深处,一个转角使我们豁然开朗,与前面的布局完全不同,这里似苍穹下的一个小院落,有方桌,有长条凳,有认真听讲的红军战士,也有即兴演讲的领袖。走进这里,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和红军战士一起聆听毛主席的报告,憧憬革命的胜利。

学员依次落坐后,解说员给大家讲述了一件红毛衣的故事:1935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腊子口时,某部住进了依山而建的藏寨朱立村。傍晚,连部一位十七八岁的通讯员借用了房东家的瓷罐去打水,回来的途中不小心将瓷罐打碎。他看看四周没人,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溜进住处睡下了。

第二天早晨,当部队准备离开的时候,指导员在检查纪律时才发现了此事,严厉批评了通讯员的同时要求他赔偿。通讯员除了腰间的一支驳壳枪和身上的一件红毛衣,别无他物可以抵偿。指导员要求他将红毛衣脱下来赔偿给房东老阿妈,通讯员情急之下竟然泪流满面。身边的一位战士解释说,这件毛衣是过草地时他妈妈牺牲时留给他的唯一的遗物。原来,通讯员的父亲是红军的一位营长,在四渡赤水中牺牲,当时他叮嘱妻子将这件红毛衣穿在孩子的身上。这件红毛衣是远在云南的奶奶用爷爷一点一点捻出来的羊毛织成的。房东老阿妈实在不忍心,部队又有铁一般纪律,只好拿出自家的一件羊皮袄换了这件毛衣,指导员又执意留下一块大洋,此事才算了解。红毛衣虽已不在,但红毛衣的故事却诉说着红军战士经历的艰苦环境与红军铁一般的纪律,也蕴含着军民一家亲的温情画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党的三大纪律之一,紧密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红军过腊子口的历史,充分体现了红军和藏族群众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此次腊子口-哈达铺之行,党员同志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到开始于7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学员纷纷表示: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我们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更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到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上一条:我院荣获 2023年校级优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荣誉称号 下一条:金沙官方登录入口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

Baidu
sogou